最新目录

汽车新定义06期|二十二省市争相布局,百企合力(2)

来源:科学管理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1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l2019年5月,为落实《车联网(智能网联汽车)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加快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复函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,支持创建江苏

l2019年5月,为落实《车联网(智能网联汽车)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加快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复函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,支持创建江苏(无锡)车联网先导区。

l同年12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天津市人民政府,支持天津(西青)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。

l2020年10月,工信部复函湖南省人民政府,支持湖南(长沙)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。

由此形成华东、华北、中部地区车联网先导三足鼎立的局面,这些区域正是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热土。从先导区的建设任务和具体实现来看,三大先导区功能各有侧重,建设情况也各具特色。

l江苏(无锡)车联网先导区

2017年 9月 10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和江苏省联合牵头成立江苏无锡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。组织中国移动、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、华为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江苏天安智联等多家核心单位实施。

总体技术框架上,示范区以 LTE-V2X通信技术为技术路线,逐步向5G-V2X过渡,通过“平台+应用+网络+终端”模式实现,特别引入公安交管信息开放平台、交通路况诊断与信息发布平台等形成跨平台信息共享,从技术测试验证分阶段逐步过渡到全区域覆盖,建成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环境。

l天津(西青)车联网先导区

2018年,天津西青测试区启动建设,立足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产业生态发展,打造集虚拟测试场、封闭/半封闭测试场、开放测试道路于一体、高精度地图全域覆盖的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北方测试区”。

一期1400亩封闭测试场于2019年完成,目前已形成兼备封闭测试场、开放道路测试场与虚拟测试基地,提供 17类网联化场景测试提供多场景支撑,满足交通标志识别、红绿灯识别、行人预警等 14大类测试需求。

l湖南(长沙)车联网先导区

国家智能网联汽车(长沙)测试区于2018年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,运营方为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。截止 2019年,测试区已承接近50家企业2200余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,总测试里程近10万公里,发放开放路测牌照53张。

示范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,提供封闭测试和开放测试服务。封闭测试项目用地面积为1232亩,总投资约18.96亿元,分为管理与研发调试区、模拟城市道路测试区、模拟高速公路测试区、模拟乡村道路测试区和模拟越野道路测试区5个测试区,应用228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。开放测试项目包括总长约 93公里,总体定位为支持L3级及以上高级自动驾驶的开放式车-路协同高速公路,是国内首条基于 5G-V2X的高速公路。

总体而言,江苏(无锡)负责车联网运营体系和路侧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示范,天津(西青)承担技术测试验证和相关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,湖南(长沙)主打城市应用场景、运营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。

在无锡、天津、长沙的示范带动下,全国其他城市正在加快车联网建设进程,仍有超过20个城市正在角逐下一块先导区牌照。

02 互联互通技术基本成熟,智能出行应用落地生根

在全国各地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培育的推动下,基于C-V2X的互联互通应用取得巨大的进步,地方智能网联政策的推动下自动驾驶出租车、5G智慧公交等车联网行业应用也逐渐在热点城市落地。

? “新四跨”内容更加全面,互联互通取得更大进展

由IMT-2020(5G)推进组C-V2X工作组、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共同举办的C-V2X互联互通应用示范活动,是我国车联网技术与应用建设的年度总结,是对技术、终端、基础设施、安全运营的集中检验和总结。

从2018年“三跨”的“芯片模组+终端+车企”到2019年“四跨”的“芯片模组+终端+车企+CA平台”,再到2020年的“新四跨”的“芯片模组+终端+车企+CA平台+高精度地图/定位服务商”,车联网技术与产业越来越成熟、全面。

参与企业从2018年的20家发展到2020年的100余家,包括40 余家国内外整车企业、40 余家终端企业、10 余家芯片模组企业、20 余家信息安全企业、4 家图商及 5 家定位服务提供商,产业链主体更加丰富。

文章来源:《科学管理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kxglyj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12/535.html



上一篇: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共建
下一篇:君子道上市孵化器:隐形富豪因穷人发家

科学管理研究投稿 | 科学管理研究编辑部| 科学管理研究版面费 | 科学管理研究论文发表 | 科学管理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科学管理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